热门
食材
黄芪味甘,性微温;归脾、肺经。
黄芪

黄芪的作用与功效

功效:健脾补中,升阳举陷,益卫固表,利尿,托毒生肌。
禁忌人群:阴虚火旺或湿热内盛者慎用;高血压患者需谨慎,急性感染发热期。
适宜人群:气虚体弱、免疫力低下、脾胃虚弱及水肿患者

1黄芪的营养价值

多糖类:黄芪多糖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,能促进 RNA 和蛋白质合成,使细胞生长旺盛,具有抗疲劳的作用。此外,它还可降低血脂,提高血液和肝脏的抗氧化能力,对肝脏有保护功能。

黄酮类化合物: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,可以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,预防衰老和疾病的发生。同时,黄酮类物质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小血管,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,对心脏有保护作用。

皂苷类:黄芪皂苷等皂苷类成分具有抗炎、抗菌、免疫调节等作用,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氨基酸:黄芪富含多种氨基酸,包括丝氨酸、苯丙氨酸、色氨酸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,这些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,对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。

微量元素:含有硒、锌、铜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,这些元素对维持机体代谢平衡、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。

其他成分:还含有胆碱、苦味素、甜菜碱、叶酸、维生素 D 等成分,这些成分共同作用,使黄芪具有补气养血、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。

2黄芪的功效与作用

补气升阳,改善气虚乏力

针对 “气虚证” 的典型表现,如日常容易疲劳、精神不振、少气懒言、活动后出汗加重(“自汗”)、四肢无力、食欲不佳、大便稀溏等,尤其适合因 “脾肺气虚” 导致的上述症状,常与党参、白术等搭配增强补气效果(如经典方剂 “补中益气汤”“四君子汤”)。

固表止汗,预防体虚感冒

气虚者往往 “卫气不固”,皮肤毛孔的防御功能减弱,容易频繁感冒、遇风出汗(“自汗”),黄芪能加固体表的 “防御屏障”,减少异常出汗,同时增强身体对风寒的抵抗力,适合体质虚弱、反复感冒人群。

利水消肿,缓解气虚水肿

中医认为 “气虚则水停”,部分人群(尤其是中老年或产后)的水肿并非 “湿热” 导致,而是因气虚无法推动水液代谢,表现为水肿部位按压后恢复较慢、伴随乏力、舌苔淡白,黄芪可通过补气促进水液排出,缓解下肢水肿、眼睑浮肿等问题。

生津养血,改善气虚血虚

中医有 “气能生血” 的理论,气虚会导致血液生成不足,出现面色苍白、头晕、心悸等 “气血两虚” 症状,黄芪虽非直接 “补血药”,但可通过补气推动气血运行,为血液生成提供动力,常与当归搭配(如 “当归补血汤”),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面色萎黄、月经量少等。

托毒排脓,促进疮疡愈合

对于体质虚弱者出现的疮疡(如皮肤溃疡、痈肿),若长期不愈合、脓液清稀、伴随乏力,多因 “气虚无法托毒外出”,黄芪可通过补气增强机体修复能力,促进脓液排出、加速伤口愈合,常用于慢性疮疡、术后恢复不良等情况。

3黄芪的禁忌人群

实热证、阴虚火旺者:如经常口干舌燥、咽喉肿痛、大便干结、手足心热、舌红少苔的人群,黄芪性温,可能加重 “上火” 症状;

感冒发热期间:感冒时身体需 “清解外邪”,黄芪的 “固表” 作用可能导致病邪滞留体内,延长感冒病程;

孕妇、哺乳期女性: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避免影响胎儿或婴儿;

高血压患者(部分类型):若高血压伴随 “肝阳上亢”(如头晕胀痛、面红目赤),黄芪可能升高血压,需谨慎使用。

关于 黄芪 的更多资讯
CopyRight By 药汇美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 |  声明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与医疗依据。